來自藝術大學的藝術節,邀請你一起發聲練習

臺藝大自2019年開始推出「部落格專區」,在精采可期的表演藝術節目與系列工作坊之外,透過甄選的方式邀請在籍臺藝人擔任官網小編,加入藝術節討論的行列。他們來自不同的系所背景 ,有的還是在學學生,有的則剛步入藝術職場。

在課程與工作之餘,嘗試從藝術節的作品與邀請團隊中,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議題下手,並透過收集資料、 閱讀、採訪、討論等方式自學共學,最後以網誌的形式在線上發聲,一起構築這個對話性的實驗場域。

在他們所產出的字裡行間,可以看見不同藝術領域的反省與探討,或是對臺灣藝術生態懷抱的期待與焦慮。期望藉由他們的筆墨,作為開啟對話的引子,並嘗試打造一個由臺藝人作為主動參與書寫、評論報導、相互交流的中介,引領觀眾用不同的視角認識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,橫向延展藝術事件的討論與話題。




2021部落格BLOG

《東張西望—跨界藝象2.0》觀演心得:
表演藝術學院二十週年,創造展演舞臺上的無限可能

大觀國際表演藝術去年帶來的《跨界藝象》,結合了國立臺灣藝術大學(以下簡稱「本校」)表演藝術學院各個系所單位共同演出,今年為祝賀本校表演藝術學院二十週年,製作了《東張西望—跨界藝象2.0》,在去年的基礎上加以延伸,希冀開創更多元的演出形式,將東、西表演藝術的多元展演帶給觀眾。

more

《東張西望—跨界藝象2.0》人物專訪— 曾照薰:在課堂上學習,舞臺上實踐。

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院長——曾照薰老師(以下簡稱曾院長),為本次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《東張西望—跨界藝象2.0》節目製作人兼藝術總監,從系所合作、節目策劃、人員配置到舞臺展演等,皆由曾院長精心擘劃、籌辦。希望能透過本次展演,呈現出本校表演藝術學院積累二十年來的舞臺能量,並大放異彩。

more

蘇威嘉 工作坊—【跳出你的自由步】

蘇威嘉老師(以下簡稱威嘉老師)辦理過許多工作坊,有一般的、與藝術家共舞的、樂齡的,而這次【跳出你的自由步】工作坊,在臺藝大文創園區(實驗劇場)開啟這段課程。來自各領域的學生報名參加,四個方位都很空曠,讓學生們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發展肢體,工作坊正式開始…

more

陳武康《One Danced》工作坊 :呼叫身體,請回答!

提到陳武康,後頭一定跟著「驫舞劇場」;說到「驫舞劇場」大家一定會聯想他的合作夥伴蘇威嘉,兩位在舞蹈界各自發展出不同創作路徑,而陳武康以多變的風格在「傳統」與「當代」間探索與實踐,更於2021年與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(Jérôme Bel)榮獲第十九屆台新藝術獎。
獲獎作品——《攏是為著・陳武康》架構區分為舞蹈/非舞蹈性的十個段落,內容不僅涵蓋陳武康生命中的經歷,更充滿其對生活、文化獨到的美學觀點,延伸至對身體、生命、世界的追憶,如2017創作巡演作品《ONE DANCE, ONE DANCES, ONE DANCED》是他首次嘗試卸下衣物,探索在舞蹈創作中所能留下的物品到底為何?問到在2021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重新搬演的作品《One Danced》有何不同?陳武康不改直率、灑脫的作風,以豪爽的口吻回到:「我覺得並沒有不同,只是名字沒那麼饒口了」。
透過觀察此次工作坊過程,筆者認為或許創作的理念與核心是相同的,但不同的是,陳武康依然藉著自身多年來對藝術文化、生活的體認,再次以探索身體為出發點,傾心投注於創作並持續耕耘舞蹈的深度。

more

音樂與文學~樂說紅樓夢 觀演心得:當國樂與經典碰撞

2021年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「音樂與文學~樂說紅樓夢」,由臺藝大國樂團、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、笛演奏家吳宗憲、琵琶演奏家陳昱蓉、民族聲樂家李采恩、聲樂家李泳杰,分別演奏《雪意斷橋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,以及《紅樓夢組曲》十五個完整樂章。音樂與文學的交織,透過上述音樂家們盡心詮釋,引領觀眾走入音樂與文學相互襯托的經典故事。

more

《時光冉冉》絮叨叨觀演心得 :一趟文明演進的時光之旅

《時光冉冉》絮叨叨為延續前身作品《時光冉冉》、《島嶼時光》的創作靈感,創作理念深受導演陳志誠校長多年旅法的美學哲思所影響,重塑改版的3.0時光冉冉,中間歷經改編與技術的提升,匯聚各領域專才的師生跨界聯演,作為國內藝術大學首要集結整合各系所資源,分別於衛武營與臺藝大場館搬演,為跨領域總體劇場注入一股新的氣流。
臺藝大為跨域新創以「視覺」美學為主體概念發想的領頭羊,校長陳志誠博士傾囊相授多年對藝術文化的觀點與體認,提供創作所需灌溉的養份與滋潤,透過與各藝術領域間不斷對話,一同孕育、孵化《時光冉冉》第三部曲-絮叨叨,這個看來十分玄奧的題名,主以視覺串起各藝術領域,暫時撇除語言的隔閡,共構超領域時空、共創超領域語彙,並以歷時性的角度進而探究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。
大哉問,是誰在絮叨?想說什麼?訴說的對象又是誰呢?藝術的表現方式,深受文化的影響,而文化的產生為自然萬物一切的起源,《時光冉冉》絮叨叨藉由不同領域的元素跨界合作,導入科技多媒體技術,透過不同面向的感知共構,並以身體之名,探討大自然的萬物之於人類、文化、科技時代下的相互關係,使筆者觀賞後,對這漫長時光裡抱有一絲念相與無限的感觸。

more

王甯《運動提案》觀演心得:在一場「運動」中,共創「運動」。

2021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《運動提案》,由編舞家王甯策劃主演,結合聲音、燈光、空間與影像設計共同創作,拆解身體、時間與空間構成元素,探索其中的連動關係,各領域的藝術家與觀眾共同討論,「提案」各種創作的方向與可能性,共同發展出以六分鐘為一個循環,共計一小時的即興創作展演。

more

王甯《運動提案》工作坊側記:尋找身體「動」的邏輯

本次2021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《運動提案》,由編舞家王甯老師策劃主演。從2019年ARTWAVE(臺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)規劃參與的推動計畫獲選中,重新思考自身面對藝術的創作方式,倘若不再服務其他人,身體還能如何「運動」呢?透過自我提問,從回歸自我至重新建構創作思維,發展出階段性的呈現。接續2020年「三十沙龍創作空間」再發展為《15分鐘運動提案》形成今年的六十分鐘《運動提案》。

more

蘇威嘉《自由步》觀演心得:《自由步-手眼身步法》到底誰自由?

燈亮,左舞台照射下來的光線,極簡的音響效果,沒有節目單的前情提要,沒有讓觀眾可以搭建思想的綱要,在看似自由、即興的輪廓下,緩慢交織。慢慢的、緩緩的,如種子經過無數次的澆水,在某天清晨,發出了嫩芽;舞者們身體持續的扭轉著,穿梭在彼此之間,相互纏繞,從左舞台跟著光線移動的方向,舞者們如含苞待放的花朵,朝著陽光的方向盡情盛開。

more

簡華葆《葆舞壂》觀演心得 :是誰築起《葆舞壂》?

建築美學的構成如同舞蹈一樣,具有相同建構的美感及元素。從古至今,在國家各地具備建築美感的建築物不勝枚舉,不同類型的建築由於構成性質的不同,有的使人感到肅穆,有的使人感到抽象,有的則具備浪漫、親切而多樣化的感官雕塑。反觀,建築與各時代所孕育的舞蹈風格在構築的本質上是相同的,同樣都是在傳遞「美的事物」。雖說美感、藝術是主觀的,但在美的形式原則下,建築與舞蹈美感的構成都能具體的落實並呈現於人們的眼前,只是運用不同的形式所存在著,如同《葆舞壂》這座由舞者的身體所形塑堆疊出的殿堂。

more
1 2 3